诚信宣传 | 科研诚信红线不可越!这些行为将被“一票否决”
来源: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7日
学术造假、论文代写、数据篡改……科研不端行为不仅损害学术声誉,更可能断送学术生涯!国家明确论文“五不准”原则,严惩科研失信行为。如何守住学术底线?遭遇不端行为该如何应对?一文带你读懂科研诚信全指南,转发周知,共同守护学术净土!
发表论文“五不准”:
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
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
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
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
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科研不端行为有哪些?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
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
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
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
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
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科研失信行为有哪些?
科研失信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科学研究行为准则与规范的行为
(一)抄袭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或项目申请书;
(二)编造研究过程、伪造研究成果,买卖实验研究数据,伪造、篡改实验研究数据、图表、结论、检测报告或用户使用报告等;
(三)买卖、代写、代投论文或项目申报验收材料等,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
(四)以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等弄虚作假的方式或采取请托、贿赂、利益交换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科研活动审批,获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科研经费、奖励、荣誉、职务职称等;
(五)以弄虚作假方式获得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或伪造、篡改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文件等;
(六)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等违反论文、奖励、专利等署名规范的行为;
(七)重复发表,引用与论文内容无关的文献,要求作者非必要地引用特定文献等违反学术出版规范的行为;
(八)其他科研失信行为。
如何做到科研诚信?
数据真实:原始数据完整真实记录。
伦理审查:涉及人类、动物实验需通过伦理委员会审。
引用规范:他人成果明确标注,避免“抄袭”。
署名严谨:仅贡献者可署名,顺序按贡献大小。
投稿透明:投稿前确认期刊要求,拒绝“灰色渠道”。
遇到学术不端怎么办?
1. 自查自纠:发现错误主动更正或撤稿。
2. 举报途径:
向所在机构管理部门实名举报。
通过期刊官网或第三方平台反馈。
撰稿:石金岭
校对:燕慧敏
审核:冯莉 柴羽佳 刘海英
终审:王晓云